黑尾大叶蝉:江西省靖安森林公园
黑尾叶蝉
昆虫名,为同翅目,叶蝉科。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和西南各省。寄主于水稻、茭白、慈姑、小麦、大麦、看麦娘、李氏禾、结缕草、稗草等。黑尾叶蝉取食和产卵时刺伤寄主茎叶,破坏输导组织,受害处呈现棕褐色条斑,致植株发黄或枯死。
成虫体长12-13.5毫米,身体呈橙黄色,并常有变异。头部、前胸背板及小盾片深黄色。
形态特征
头部有1明显的圆形黑斑;头顶的另一黑斑向颜面部位呈长方形延伸。前、后唇基相交处有1横跨的黑色斑。复眼、单眼均黑色。前胸背板有呈三角形的圆形黑点3个;前翅橙黄色稍沾褐色,翅基肩角各有黑斑1块;翅端为黑色。后翅黑色。胸、腹面均为黑色,有时侧缘及腹节间呈淡黄色。
雄虫的前翅端部黑色,当翅覆于体背时,黑色部分在尾端,因此得名。
繁殖习性
年发生1代。成虫在杂草、常绿树及竹林中过冬;年春出蛰后刺吸寄主嫩叶。
主要危害
甘蔗、桑、茶等。
化学防治:
1.呋喃丹:呋喃丹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药剂,通过浅埋施药可以有效控制黑尾叶蝉的成虫死亡率。
2吡虫啉:吡虫啉是一种广谱、高效、低毒的杀虫剂,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,包括黑尾叶蝉。
3.30%联苯呋虫胺:这种高效农药能够对抗多种农作物上的害虫,包括黑尾叶蝉